<object id="j6vgd"></object><acronym id="j6vgd"><strong id="j6vgd"></strong></acronym>

  1. <td id="j6vgd"></td>
  2. <track id="j6vgd"><ruby id="j6vgd"></ruby></track>

  3. <p id="j6vgd"><strong id="j6vgd"><small id="j6vgd"></small></strong></p>
      1. <table id="j6vgd"><ruby id="j6vgd"></ruby></table>
        最新發布 全面認識安徽2022
        來源: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:張雪子 分享到 2023-03-21 16:43:19

        近日,《安徽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出爐(下稱《公報》)。數據顯示,全年全省生產總值(GDP)45045億元,比上年增長3.5%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603元(折合10943美元),比上年增加3927元。

        安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.2%

        《公報》顯示,初步核算,全年全省生產總值(GDP)45045億元,比上年增長3.5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3513.7億元,增長4%;第二產業增加值18588億元,增長5.1%;第三產業增加值22943.3億元,增長2.2%。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.9∶40.5∶51.6調整為7.8∶41.3∶50.9。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30.1%提升至30.6%,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6.2%提升至26.5%。預計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140722元/人,比上年增加8900元/人。按常住人口計算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603元(折合10943美元),比上年增加3927元。

       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7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14萬人;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.2%,提高0.8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9萬人,失業人員再就業29.7萬人。全省農民工總量1996.6萬人,比上年增長0.8%。其中,外出農民工1264萬人,下降3.6%。

       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.0%,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.7%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.7%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.2%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.0%。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2.8%。

        新興動能不斷增強。全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.3%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4.2%;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.8%,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5.2%;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.8%,其中新能源產業、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分別增長59%和33.6%。網上零售額3435.6億元,增長9.5%。其中,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019億元,增長11.4%。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37.6%,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4.8%。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18.5萬戶,日均新登記企業1101戶,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729.8萬戶。

        全年糧食產量4100.1萬噸

       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971.4萬畝,比上年增加7萬畝;糧食產量4100.1萬噸,比上年增產0.3%。其中,夏糧1722.4萬噸,增產1.3%;早稻101.1萬噸,增產1.9%;秋糧2276.6萬噸,減產0.5%。油料產量173.4萬噸,增產3.8%。棉花產量2.6萬噸,減產12.2%。

        年末全省生豬存欄1655.8萬頭,比上年末增長4.6%;全年生豬出欄2920.9萬頭,增長4.4%。豬牛羊禽肉產量474.3萬噸,增長4.2%。禽蛋產量186.7萬噸,增長5.4%。牛奶產量50.7萬噸,增長6.7%。水產品產量245.5萬噸,增長3.8%。

        規上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.5%

        水電氣增長2.9倍

        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565戶,比上年末增加1012戶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.1%。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.8%;股份制企業增長6.3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.8%;私營企業增長3.9%。分行業看,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4個增加值保持增長。其中,汽車制造業增長22%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1.1%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%,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8.7%。工業產品中,汽車、太陽能電池(光伏電池)、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17.4%、33.6%和100.5%。

       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449.7億元,比上年下降8.5%。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控股企業利潤643.1億元,下降20.8%;股份制企業2039.7億元,下降8.5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39.8億元,下降12.8%;私營企業756.9億元,下降5.7%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利潤282.4億元,增長4.8%;制造業2048.4億元,下降13.8%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18.9億元,增長2.9倍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.7元,比上年增加1.4元;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.0%,下降0.9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4819.4億元,比上年增長5.6%。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8913家,比上年末增加1639家。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9670.7萬平方米,比上年減少4217.9萬平方米;房屋竣工面積14856.9萬平方米,增加844萬平方米。

        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35.0%

        全年貨物運輸量39.4億噸,比上年下降1.8%。貨物運輸周轉量11236.5億噸公里,增長1.9%。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.1億噸,增長4.2%。全年旅客運輸量1.5億人次,下降46.9%。旅客運輸周轉量500.4億人公里,下降36.2%。全省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707.1萬人次,下降35.7%,其中合肥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571.3萬人次,下降35.0%。

        私人轎車612.3萬輛

       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擁有量1129.7萬輛,比上年末增長6.1%,其中私人汽車1004.9萬輛、增長6.9%。民用轎車擁有量640.3萬輛、增長7.1%,其中私人轎車612.3萬輛、增長7.2%。年末全省高速公路5477公里、一級公路6752公里、鐵路營業里程5264.6公里。高速鐵路營業里程2522公里。

        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96.4億GB,增長17.1%

        全年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9.9億件,比上年增長12.3%。其中,快遞業務量完成35.3億件,增長13.0%。電信業務總量608.7億元,增長21.3%。年末全省電話用戶總數7132.8萬戶,其中移動電話用戶6611.4萬戶,移動電話普及率108.2部/百人。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710.1萬戶,比上年末增加326.2萬戶,其中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戶2477.7萬戶,增加292.5萬戶。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96.4億GB,增長17.1%。

        接待國內游客5億人次 下降14.6%

        全年全省接待國內游客5億人次,比上年下降14.6%。國內旅游收入4640.2億元,下降16.8%。年末全省有A級及以上旅游景點(區)683處。

      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6.2%

       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比上年增長9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2.5%,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.8%,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.5%。工業投資增長21.8%,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1.5%?;A設施投資增長19.6%。民間投資增長3.2%。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.5%。

      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6811.7億元,比上年下降6.2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7471.3萬平方米,下降28.6%;商品房銷售額5487.9億元,下降32.6%。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882萬平方米,增長9.8%。

        汽車消費增長 家裝消費下降

       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18.4億元,比上年增長0.2%。按經營地統計,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094.4億元,增長0.2%;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424億元,增長0.5%。按消費類型統計,商品零售額18757.1億元,增長0.2%;餐飲收入2761.3億元,增長0.6%。

       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,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0.5%,肉禽蛋類增長5.5%,服裝、鞋帽、針紡織品類下降8.6%,日用品類增長12.1%,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.2%,中西藥品類增長13%,家具類下降16.7%,通訊器材類下降16.6%,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7.5%,汽車類增長1.4%,石油及制品類增長4.6%。

        89家世界(境外)500強企業在我省設立180家企業

        全年進出口總額7530.6億元,比上年增長8.9%。其中,出口4763.7億元,增長16.4%;進口2766.9億元,下降1.9%。從出口商品看,機電產品、農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8.5%和15.3%。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2094.7億元,增長17%。其中,出口1521.7億元,增長18.3%;進口573億元,增長13.5%。

        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75家。合同外資42.9億美元,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1.6億美元,增長17.8%。年末89家世界(境外)500強企業在我省設立180家企業。

       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54.6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23%;完成營業額23.9億美元,增長0.3%;當年外派勞務人員5330人,下降18.2%。全年實際對外投資17億美元,增長12.2%,其中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6.2億美元,增長71.9%。

        161家A股上市公司市價總值17985億元

       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89.1億元,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,比上年增長9.9%,其中稅收收入2246.6億元,增長5%;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78.9億元,增長10.4%。重點支出項目中,科學技術支出增長22.2%,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16%,衛生健康支出增長10.3%,教育支出增長8%,住房保障支出增長6.4%。全年20項民生實事和10項暖民心行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920.7億元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276.9億元。其中,累計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超790億元,新增減稅降費超250億元,辦理緩稅緩費超230億元。

       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803.4億元,比上年增加2091.3億元。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5196.1億元,比上年末增加8327.5億元,增長12.5%;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67466.2億元,增加8796.4億元,增長15%。

        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476.7億元。年末全省有A股上市公司161家,上市公司市價總值17985億元。

       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5元

       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5元,比上年增長6.0%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.9%。人均消費支出22542元,比上年增長2.9%。恩格爾系數為34.1%。

        按常住地分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33元,比上年增長4.9%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.8%。人均消費支出26832元,增長1.3%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.3%。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2.4平方米,比上年末增加0.1平方米。

       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5元,比上年增長6.5%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.7%。人均消費支出17980元,增長4.8%。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.3%。年末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54.7平方米,與上年持平。

        國家重點實驗室(含國家研究中心)12個

       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1個,在學人數11.1萬人。普通高校(含獨立學院)121所,在校生155.4萬人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(不含技工學校)249所,在校生72.8萬人。普通高中679所,在校生120.1萬人。初中2780所,在校生228.8萬人,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100%。小學6509所,在校生470.3萬人,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%。

        年末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477萬人,其中高層次人才49.7萬人。全省共有科研機構7267個。從事研發活動人員35萬人。

        全省已建成全超導托卡馬克、穩態強磁場、同步輻射等3個國家大科學裝置。有國家重點實驗室(含國家研究中心)12個,省重點實驗室171個;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1家,其中國家級9家;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個,其中國家級8個。

        全年登記科技成果23049項,其中各類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1252項。授權專利15.7萬件,比上年增長2.0%。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14.5萬件。全年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2216.7億元,增長26.3%;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3070.8億元,增長41.1%。

        全省16個省轄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81.8%

        全省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,省級自然保護區33個。當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22.7千公頃。

        年末全省共有省、市、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86個。全省PM2.5年均濃度為34.9微克/立方米,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。全省16個省轄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81.8%。

        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。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為Ⅱ類,總體水質狀況為優;主要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優?;春痈闪靼不斩嗡|以Ⅱ類為主,總體水質狀況為優;主要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。巢湖湖區平均水質為Ⅳ類,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,主要環湖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。新安江干、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優。全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量達標率為99.1%。

        (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)

        聲明:
       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、圖片,版權均屬安徽商報、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;已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“來源: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  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