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object id="j6vgd"></object><acronym id="j6vgd"><strong id="j6vgd"></strong></acronym>

  1. <td id="j6vgd"></td>
  2. <track id="j6vgd"><ruby id="j6vgd"></ruby></track>

  3. <p id="j6vgd"><strong id="j6vgd"><small id="j6vgd"></small></strong></p>
      1. <table id="j6vgd"><ruby id="j6vgd"></ruby></table>
        花開安徽 向春出發|“金”艷綻放,趕春迎風去家朋
        來源: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責任編輯:伍獻娟 分享到 2023-03-21 14:30:48

        家朋鄉的春天,是一抹艷麗的黃。大片大片的油菜花,以土壤為紙,酣暢淋漓地涂抹著每個角落,描繪一幅明麗動人的水彩畫,這個春天,相約安徽赴一場“金”艷之旅。

        績溪縣家朋鄉梅干嶺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的家朋鄉,原名磡頭鄉,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許家朋而改名。每年三月,家朋鄉便成了油菜花的海洋,似曲池、似新月的梯田被油菜花鋪滿,如鏈似帶的油菜花海在山霧中若隱若現,與徽派古村落交相輝映,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
        績溪縣家朋鄉梅干嶺(組圖)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家朋鄉的油菜花大多長在墾山而建的梯田上,梅干嶺梯田可謂是最受寵愛的“網紅打卡地”。村民們在深秋撒下油菜花種子,經歷了一個冬天的雪藏和孕育,來年三月一到,競相綻放出滿山的燦爛。

        績溪縣家朋鄉梅干嶺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暖暖的春日,駕車駛上086縣道,向梅干嶺梯田出發。沿著開闊的山路盤旋,青山疊翠如畫屏般依次展開,山間的風悠悠地吹拂,滿是清幽雋永的油菜花香味。

        績溪縣家朋鄉梅干嶺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登上梅干嶺觀景臺,晨霧還未散盡,就有游人架著相機等候拍攝。陽光從山頭灑出,和煦的風吹散縹緲的霧,重重疊疊的金黃鋪滿眼前,錯落有致的油菜花梯田沿著山勢蔓延流淌,像大自然的妙手鋪就的琴鍵,只等春姑娘奏響金色的序曲。

        績溪縣家朋鄉梅干嶺(組圖)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找條田埂小道,穿過梯田往山上去,花海蕩漾,淡淡的花粉悄悄沾染在衣角上,無意間便收藏了勃勃春意。只要風起,綿延幾十里的油菜花田就化身成蜜的海洋,像是闖進了蜜蜂的春日工廠,深深吸一口花香,仿佛要醉倒在春風里。

        29acc078ced0d3601a904499c864f10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家朋鄉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若是趕上3月的油菜花文化旅游節,漫山遍野的油菜花、涓涓流淌的溪水、掩映在花海里的馬頭墻,都是鏡頭里絕妙的風景。緩步在粉壁黛瓦的古村,觀賞特色民俗活動,將自身融入于熱鬧煙火中。

        家朋鄉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民俗活動展(組圖)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看過明媚,不妨來一場詩意的邂逅,2公里外的磡頭村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。在皖南山區眾多的古村中,磡頭村揚名于其跌宕起伏的地形:村子依山勢而建,周圍六山環抱,行走村中三步一道坎,五步一石階。據說在有的村民家中,即便上床也得拾階而至,俗語道:磡頭磡,上床三檔磡??梢姟按|頭”的村名,倒是貼切。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一條云川溪日夜奔騰,穿村而過,溪邊是有名的“水街”。沿著花崗巖條鋪成的水街往村里走,街上都是白墻黑瓦的高大建筑。屋檐翹角鱗次櫛比,馬頭墻層層疊疊、錯落有致,整個村莊都沉浸在一片流水聲中,恬淡寧靜。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(組圖)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作為“徽州古村落的明珠”,磡頭村中的古建筑大多為明、清和民國初年所建,且保存完好。若是仔細去瞧,還能尋到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題字和標語。水街中央的許氏宗祠氣勢恢宏,祠堂內雕梁畫棟,古韻濃郁。宗祠大門前矗立的節婦坊建于明嘉靖十六年,整座牌坊圓雕、浮雕、漏雕均有,上有雙龍戲珠、雙獅戲繡球、麒麟、吉祥花卉等圖案,琳瑯滿目,栩栩如生。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許氏宗祠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節婦坊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許氏宗祠旁的聽泉樓臨水跨街而建,不僅位置顯眼,建筑造型也十分別致。這座始建于(明)嘉靖三十五年的閣樓,兩層飛檐的四角各掛有一串銅質風鈴,隨著風向的不同,會發出不同的聲音。當地有經驗的村民能聽鈴聲辨風向,還能據此判斷天氣的變化。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聽泉樓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這座歷史悠久的小樓在清咸豐已末年重修過,當時的縣令王峻所撰寫的《聽泉樓重修志》扁額,至今仍懸掛在樓閣臨溪的正上方。上書“道光丁酉歲,洪水泛沒,族人繼志重修,復臻往古.......”千年之后,仍墨跡醒然。

        宣城市績溪縣磡頭村聽泉樓扁額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逛了小半天,美食是對饑腸轆轆最好的熨帖。都說 “嘗鮮無不道春筍”,雷筍就是徽州春天的傳統鮮食。找家當地的土菜館,嘗嘗徽州名菜“腌篤鮮”。腌篤鮮將鮮筍切片與咸五花肉一同入鍋,小火燜燉,開蓋便是香氣四溢。嘗上一口春筍,果然鮮中帶甜,讓人饞掉了舌頭。

        “皖美好味道”徽州“腌篤鮮”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)

        回程之前,帶一些撻馃回去吧,與家人朋友分享徽州味道。撻馃是績溪傳統特色面食,相傳,古時徽商出遠門,為便于攜帶、保質,用面皮包干菜做成餅,放在鐵鍋里文火烘烤,便成了又香又脆、保質期又長的績溪撻馃。咬一口撻馃,入口芳香、軟硬適中,在口齒咀嚼間,感受濃郁的徽州氣息。

        “皖美好味道”績溪撻馃(組圖)

        (圖片來源: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)

        田園空闊無桃李,一段春光屬菜花。在草長鶯飛的季節里,不負春光不負己,去家朋鄉感受油菜花的魅力,尋覓夢境般的花海?。ɡ钸M)

        聲明:
       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、圖片,版權均屬安徽商報、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;已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“來源: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  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